谈到梦想,一般是年轻人的专利。但是,文中这位鲐背老人在讲到自己离休后的梦想说:“八十岁至今这十年,没了工作上的压力,业务上似乎失去了目标。”
当时,访谈老先生的五个人中,年纪最大的的五十多岁,几个二十岁出头的学生听了老先生的这段话,唏嘘良久。面对老先生书案上正在写回忆罗清生教授的文章,还有老先生在客厅里的书架,满满的都是书刊报纸,以及老先生编写出版的教材,还有老先生说他八十岁后每年都要写的一篇家畜传染病方面的综述。在全国性的家畜传染病学术年会上交流。在座的师生们感慨地说:这岂不正是九十多岁的老先生健康长寿的秘笈?
名师高徒,不辱使命
蔡宝祥先生1926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五岁时,入杭州市江干区第一小学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杭州沦陷前举家逃难至贵州省贵阳市,就读于中央大学实验中学。1943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学院畜牧兽医系,194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
1949年起师从我国著名教授盛彤笙、程绍迥和郑庚,担任兽医细菌学教学工作。1956年调至家畜传染病学教研组,担任家畜传染病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还担任教研组主任。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20世纪50~60年代,蔡先生就主持和参加了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鸭瘟等多项防治研究。1959年,蔡宝祥结合多年的教学验和科研成果,收集国内外兽医科学发展以及疫病流行和防治方面的资料,与罗清生、罗仲愚两位先生一起合著出版了全国农业院校兽医专业教科书——《家畜传染病学》,被兽医界公认为一本优秀教科书。
1980年,蔡先生以高级学者的身份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艾奥瓦州立大学兽医学院,与美籍华人张先光教授和世界著名禽病学专家Hofstad教授合作科研,一年中发表了《从火鸡呼吸道综合征病例分离新城疫弱毒株的鉴定》和《用于饮水免疫的C4系无毒禽霍乱疫苗的主要特性的研究》两篇论文。蔡先生在美国工作时,发现并克隆N79株新城疫弱毒疫苗株和C4系无毒禽霍乱疫苗株,对防治鸡新城疫和禽霍乱有很好的作用。并把这两种病原株引回国内,回国后,带领科研团队积极开展多个项目。他是南京学院被派往美国深造的第一批访问学者,并获优秀访问学者称号。
成就显著,虚怀若谷
蔡先生从事高等兽医教育40多年,在家畜传染病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尊重,他曾任南京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禽传染病学研究室主任,农业部畜牧专家顾问组成员,全国动物检疫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畜共患病》杂志副主编等职。1985年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农业部直属高校优秀教师。1992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自20世纪50~70年代,蔡先生对我国当时新发现的畜禽传染病如猪气喘病(猪支原体型肺炎)、鸭瘟、盱眙水牛病和猪水泡病等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病理、诊断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并率领师生积极参加安徽、江苏等省牲畜口蹄疫的防治,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经过艰苦工作,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受到当地领导的嘉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展家禽病毒性传染病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与教研组内成员及研究生共同完成鸡马立克氏病病毒A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火鸡疱疹病毒生物特性与诊断技术;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核酸探针;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中和株的建立和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生物学;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亚型;雏鸭肝炎病毒的纯化及应用;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等多项基础研究,成果显著。
正是由于老先生宽广的胸怀,温和的性情。才能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他又不愿意躺在功劳簿上炫耀,不懈地追求、进取,不断在学科上取得成就。他一直在动物传染病教学和科研的岗位上工作到八十岁,2006年才真正离开教学岗位。在2006年之前,一直都在讲课,每年讲授一门课,主讲研究生的传染病专题课。九十岁时,才不去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但是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时刻关心着学科的发展前沿,关心和培养年轻人的成长。老先生把他的手机微信朋友圈打开,让大家看他的朋友圈,他的学生常在圈里谈各自的科研成果。
相濡以沫,情自难忘
蔡先生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仙逝的夫人:“我与静芬从小相识,可谓青梅竹马。” “静芬容貌姣好,追求她的人不少,但是静芬都拒绝了”,因为静芬与他默默相爱着。
蔡先生回忆在他的生活和事业中,夫人是他坚强的后盾。他这样评价爱人: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他工作的成果,有一半多是爱人的功劳。蔡先生说:当年结婚时,静芬还在杭州工作,定好日子后,他也没有去杭州迎亲,而是爱人独自带着一皮箱的嫁妆来到南京,他只在下关车站接到她,同坐三轮车回家。当晚,学院的团支部和工会为他们举办了一个茶话舞会,他俩花了十元钱,买了些糖果散发,大家兴高采烈。五十年代的婚姻,简简单单。婚后继续两地分居,几个月后他爱人才回到南京。十分遗憾的是,在他们金婚的前几个月,他的爱人因病离开了他。
蔡先生回忆夫人说:“她在医院药房工作到退休,为全院大批量采购药品,从来不拿回扣,也从没有出过差错,多次受到院领导表扬。同事间关系也十分融洽,待人热情,肯帮助人解决困难,走到哪里都有她的笑声……”蔡先生捧出他的回忆录,让访谈人员读他对夫人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纪念文章。正是:不思量,自难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访谈组成员:李群、徐定懿、曹玉荣、卢元清、谢凯祥、马凤进、高俊、文静等)